身微肿者,湿外搏也。程应旄曰:脉大与脉浮而大,差别盛实,纯在表也,虽有里证,仍宜从表发汗,下之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也。
若误下之,则寒虚内竭,心下痞□,必成太阴误下程应旄曰:误汗亡阳分之阳,误下亡阴分之阳,无阳则阴独,而地气得以上居,故心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虚者不可下也。上冲皮起,出见头足者,是寒甚聚坚于外也。
徐彬曰:此言吐血,不必由于气不摄血,亦不必由于阴火炽盛。脉浮者,风寒病外也。
均当改之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利」[之],此作协热利也。李□曰:百合病多端,数条之法,亦说不尽。
肺痈胸胀而满,咳逆上气,喘鸣迫塞,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是邪外塞皮毛,内壅肺气,比之喘不得卧,殆尤甚焉。有色无气者,色枯不泽,死人之色也。
若能食者,但□耳。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