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浮迟则外和,沉滑则内实。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肠中有热,则泻出之物亦热,色黄如粥。
高世栻曰:食已即吐者,非宿谷不化之胃反,乃火热攻冲之吐逆。若神气粗浊,皆主废形也。
【注】水形之人,其色合紫,贵乎润色。浸淫疮者,浸谓浸浸,淫谓不已,谓此疮浸淫留连不已也。
然邪气所凑,正气必虚,故用橘皮、竹茹、生姜以清邪气,人参、甘草、大枣,以补正气,则上逆之气自可顺矣<目录>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橘皮二筋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筋甘草五两人参一两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一阻一虚<目录>卷三\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方中反佐甘草以激之,意在所向无前,即潜伏难攻,水结未有不破者;因自下利,故又佐芍药以约束之。然顿跌之势,内外之血必无不瘀,瘀不去,则气不行,气不行,则伤不愈,故以桃仁、大黄,逐瘀为主,绯帛红花之余,乱发血之余,合童便以消瘀血。